淋病最先有“冷、热、气、劳、膏、砂、虚、实”八种;
《诸病源候论》有“石、劳、气、血、膏、寒、热”七种;
现代临床分为“热(气)、石、血、膏、劳”为五淋。
淋病是指:初期小便频数短涩、滴沥刺痛、欲出未尽、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。石淋病是五淋病其中的一种《石淋》。
《景岳全书 淋浊》篇中说:淋之初病,则无不由乎热剧,无容辨矣。
多食辛热肥甘之品,或嗜酒太过,或熬夜太多,酿成湿热,下注膀胱,发为淋病;
由于湿热蕰积,尿液受其煎熬,日积月累,尿中杂质结为砂石,则为石淋;
尿中时挟砂石,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,尿道窘迫疼痛,少腹拘急,或腰腹绞痛,尿中带血,舌红苔薄黄,脉弦,或带数;
若病久砂石不去,可伴见面色少华,精神萎顿,少气乏力,舌淡边有齿印,脉细而弱或腰腹隐痛,手足心热,舌红少苔黄,脉细带数。
分析
湿热下注,煎熬尿液,结为砂石,故石淋。砂石不能随尿排出,则小便艰涩,尿时疼痛,如砂粒较大,阻塞尿路则尿时突然断,并因阻塞不通而致疼痛难忍,结石损伤脉络,则见尿中带血。
初起,阴血未亏,湿热偏盛,故舌红苔薄黄,脉弦或带数,久则阴血亏损,伤及正气或为阴虚,或为气虚,也有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,阴虚者腰腹隐痛,手足心热,舌红少苔,脉细带数,气虚者,面色少华,精神萎顿,少气乏力,舌质淡边有齿印,脉细而弱。
治法:清热利湿,通淋排石
1、石韦散
石韦、冬葵子、瞿麦、滑石、车前子
A. 可加金钱草、海金砂、鸡内金、郁金,增强排石消坚作用;
B. 腰腹痛可加:白芷、甘草,缓急止痛;
C. 如尿中带血,可加:大小蓟、生地、藕节、地榆、茅根,凉血止血;
D. 如有发热,可加:蒲公英、黄柏、生大黄,以清热泻火;
E. 如日久虚实夹杂,气血虚亏者,可用二神散,合八珍汤(二神散由滑石、海金沙组成。八珍汤由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当归、生地、白芍、川芎组成);
F. 阴液耗伤者:六味地黄丸合石韦散。
2、五淋散
赤茯苓6g、甘草5g、当归5g、栀子20g、赤芍20g
A. 结石加血余炭、鱼脑石、滑石、栀子仁、清三焦火而利水道;
B. 赤茯苓:渗泄膀胱湿热;
C. 甘草:泻火中和;
D. 当归、赤芍,滋养肝肾之阴使气化宣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