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动态

Hospital News


金砂健康大讲堂|庄潮平主任主讲:咳嗽的中西医治疗

发布时间:2021-12-09   浏览:3363

咳嗽的中西医治疗


大家下午好!


老规矩,开始交流之前先分享本周一个有意思的案例:

患者是外地女性,72岁。首诊是八月份,主诉是:反复午餐,晚餐后咬到右侧舌头2年。无其他特殊不适。时间久了有心理阴影,因怕咬到舌头都不敢吃东西。


她说喝我开的中药一包就有效果,三包,全好了。我赶快查档案,看看是开什么方:麦冬30党参30五味子6白芍15甘草15。这方为什么有效呢?患者发病是在午餐,晚餐,属少阴(12时属心,18时属肾),心开窍于舌,舌相上舌尖部明显细小(舌前部属心),病人心阴虚,有虚火。用生脉饮+芍药甘草汤补心阴。


好,我们开始下午的主题:《咳嗽的中西医治疗》。


西医常识


1.抗菌素:阿奇霉素等

2.化痰:沐舒坦,羧甲司坦,氯化铵等

3抗过敏:异丙嗪,扑尔敏,开瑞坦等

4.气管解痉:氨茶碱,舒氟美,顺尔宁等

5.中枢性镇咳药:右美沙芬,可待因,咳必清(喷托维林)等

6.激素:舒利迭等

7.咳嗽水:

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:氯化铵+异丙嗪

复方甘草口服液:氯化铵+甘草等

8.呼吸机

使用时有二类药物要慎重:气管解痉药和中枢性镇咳药。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,当气管内有异物(痰)时,人体会通过咳嗽反射把异物排出体外,如果过早或者不当使用上述二类药物易引起痰储留,使病情迁延!


中医相关理论


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很大优势。先复习一下经文。

《黄帝内经-咳论》

五脏六腑皆令人咳,非独肺也。

帝:何以异之?岐伯曰:

肺咳之状,咳而喘息有音,甚则唾血。

心咳之状,咳则心痛,喉中介介如梗状,甚则咽肿喉痹。

肝咳之状,咳则两胁下痛,甚则不可以转,转则两胠满。

脾咳之状,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,甚则不可以动,动则咳剧。

肾咳之状,咳则腰背相引而痛,甚则咳涎。

帝曰:六腑之咳奈何?安所受病?岐伯曰:五脏之久咳,乃移于六腑。

脾咳不已,则胃受之,胃咳之状,咳而呕,呕甚则长出。

肝咳不已,则胆受之、胆咳之状、咳呕胆汁。

肺咳不已,则大肠受之,大肠咳状,咳而遗失。

心咳不已,则小肠受之,小肠咳状,咳而失气,气与咳俱失。

肾咳不已,则膀胱受之,膀胱咳状,咳而遗溺。

久咳不已,则三焦受之,三焦咳状,咳而腹满,不欲食饮,此皆聚于胃,关于肺,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。

帝曰:治之奈何?岐伯曰:治脏者治其俞,治腑者治其合,浮肿者治其经。


《黄帝内经》关于五脏六腑的咳嗽描述得很具体,形象!但治疗只给出针灸总则,说明二个问题:一是针灸治疗咳嗽是首选,中医师应懂得针灸;二是中医学是不断发展,完善的学问,后人从实践中总结出药物治疗的经验,弥补单用针灸之不足。我们中医人不应固步自封,要交流,互相学习。


中医治疗咳嗽的几点共识


一、咳嗽不止于肺,而不离乎肺

二、明代王应震所说:见痰休治痰,见血休治血,无汗不发汗,有热莫攻热,喘生勿耗气,精遗勿止涩,明得个中趣,方是医中杰。

三、治咳不如法,易成痼疾也。


咳与嗽的区别


- 咳 -


咳是痰来之气管,嗽是痰来之食管。临床治疗咳嗽不能只关注气管,痰来之食管比比皆是:反流性咳嗽,饮水咳嗽加剧,寒饮咳嗽等等,著名的小青龙汤治疗痰饮三味干姜、细辛、五味子就是专门针对寒饮的。


咳嗽临床常分为外感和内伤,每个中医师都有自己熟悉的辨证体系,我还是习惯用六经辨证,执简驭繁。


一、太阳病(伤寒,温病)咳嗽


1.风寒


大青龙汤治外寒内热,小孩外感常用,因小孩阳刚之体,外感伤寒,易形成“寒包火”(高热,急性扁桃体炎,黄腻苔);小青龙汤治外寒内饮,老人慢阻肺者常用,因慢阻肺患者常有伏饮,并发外感伤寒,易形成“寒包水”。上个星期天李时光医生分享的肺气肿急性发作期患者,用小青龙汤一包见效,体现了经方的简,便,效,廉。小青龙汤的变方:苓甘姜辛味是治疗反流性咳嗽(卧则咳)的验方,可以加桂枝,含有苓桂剂,加强温阳化饮。如果咳嗽感觉辣是肺虚寒,见真脏味,可用甘草干姜汤。痰饮偏寒,喉有水鸡声,用射干麻黄汤;痰饮偏热,用厚朴麻黄汤;泽漆汤试用于胸腔积液。


中成药可选:通宣理肺丸(麻黄杏仁甘草,半夏陈皮茯苓,苏叶前胡桔梗枳壳,黄芩)


2.风热


外感病一开始受凉偏多,表现为太阳伤寒或者中风,如果治疗及时,用微汗法常能一剂而愈。当邪气传入阳明出现热象(太阳温病有点近似阳明病外证),可选用银翘散,桑菊饮,麻杏石甘汤。临证最简单的选择是风寒用“麻黄杏仁甘草汤”,风热用“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”。痰热壅肺比较严重,我习惯用“麻小苇桔汤”(麻杏石甘汤+小陷胸汤+千金苇茎汤+桔梗)。中成药可选用:连花清瘟胶囊(麻黄杏仁石膏甘草,银花连翘板蓝根贯众鱼腥草,藿香薄荷脑,红景天,大黄。)


3.湿温


临床这类病人比较棘手,常表现为发热迁延不退,黄腻苔。因湿和热胶结,西医输液会加重湿证而热不退,中医中药治疗有优势,甘露消毒丹+升降散,三仁汤,三石汤均可辨证使用。


二、少阳病咳嗽


1.小柴胡+麻杏石甘汤


2.柴朴汤(喉痒咳嗽)(柴胡黄芩姜半夏干姜五味子甘草厚朴苏叶茯苓)


我感觉现在这类病人最多:邪入少阳;治疗不当,寒热不分;饮食不节,过量饮水;正气不足,驱邪乏力,最终邪恋少阳,迁延不愈,少则1-2周,多则几个月,病人烦咳不堪。用小柴胡汤调枢机,加干姜五味子温阳化饮,同时患者常有喉痒咳嗽或迎风咳嗽,合半夏厚朴汤理气化痰,病机和方药合拍,疗效自然可靠。


3.香附旋覆花汤(香附旋覆花,苏子杏仁薏仁,半夏陈皮茯苓)


这是《温病条辨》里的方,抓主证是咳嗽并右胁痛;小柴胡汤是咳嗽并两胁痛。


三、阳明病咳嗽


1.阳明经热(小孩脓涕)(葛根黄芩黄连甘草+白芍杏仁)

手阳明经循鼻两侧缘,小孩鼻腔经常挂着两条黄涕是阳明经热,可用葛根芩连汤+白芍杏仁。


2.星蒌承气汤

病人咳、痰、喘,伴便秘,肺跟大肠相表里,咳喘跟便秘互根,通便可以治喘,咳喘愈自然便通,星蒌承气汤是好方。


3.大柴胡+桂枝茯苓丸

胡希恕老先生治喘喜欢用大柴胡+桂枝茯苓丸,因为久咳必瘀。


四、太阴咳嗽


1.补中益气汤,升阳益胃汤

临床气虚咳嗽病例不少,小孩“半声”咳嗽就属气虚咳嗽,用补中益气汤。慢性咳嗽患者有好多是升阳益胃汤证。


2.陈夏六君,三子养亲汤

脾是生痰之器,肺是储痰之器。善后归脾,常用陈夏六君汤加减。


3.宿食:保和丸+杏仁

宿食引起的咳嗽可用保和丸+杏仁,当然也可用大柴胡汤+槟榔莱菔子快速去积。


五、少阴咳嗽


1.真武汤+五味子


2.猪苓汤+五味子

真武汤和猪苓汤是对偶的方,一治少阴阳虚,一治少阴阴虚,二方的或然证都是咳加五味子。

咳嗽痰咸,是肾咳(肾水不足),下面三方可以选择:


3.金水六君汤(咸痰)(熟地当归姜半夏陈皮茯苓甘草)(张景岳)


4.破格救心汤(炮附子干姜甘草人参山萸肉龙牡磁石紫石英菖蒲丹参三七砂仁)(李可)


5.理痰汤(白芍芡实黑芝麻柏子仁姜半夏陈皮茯苓甘草)(张锡纯)


六、厥阴咳嗽


厥阴病的病机是肝虚,肝气上冲,肝火上炎,可以出现“木火刑金”,龙胆泻肝汤,黛蛤散,


乌梅丸是对症之方。


《本草备要》记载“午前嗽多属胃火,宜芩、连、栀、柏、知母、石膏;午后嗽及日轻夜重者,多属阴虚, 宜五味、麦冬、知母、四物”。故夜间咳嗽的选方原则:

1、单纯津亏用麦门冬汤

2、血虚用四物+二陈+麦冬五味子知母

3、夜9-11时咳嗽用温胆汤

4、夜11-1时咳嗽用小柴胡汤

5、夜1-3时咳嗽用乌梅丸


七、妊娠咳嗽


1.偏寒者,杏苏散(通宣理肺丸去麻黄黄芩)加桑寄生菟丝子

杏仁10苏叶10半夏10茯苓10陈皮10前胡10桔梗10枳壳10甘草6生姜10大枣10桑寄生10菟丝子10

2.偏热者,当归散加桑寄生杏仁


八、小儿肺郁火咳嗽(赵绍琴)

小儿肺家郁热的咳嗽:肺家舌头红

前胡、杏仁、浙贝、枇杷叶

苏叶,苏子,白茅根,芦根


- 喘 -


1.肺气不降:苏子降气汤合三子,葶苈子大枣合地龙,急性期酌加十枣汤

苏子12姜半夏15厚朴20当归10前胡10肉桂6莱菔子10白芥子10葶苈子15地龙6甘草6大枣10


2.枢机不利夹瘀: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


3.大肠通降失常:厚朴七物


4.肾不纳气:

济生肾气丸:(痰多无其他证)

神奇定喘丹(人参60麦冬30五味子6熟地30牛膝15山萸肉12)《辨证录》


谢谢聆听!


东方欲晓, 莫道君行早。

踏遍青山人未老, 风景这边独好。

毛泽东-《清平乐·会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