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动态

Hospital News


金砂健康大讲堂|林啟锐主任主讲:冠心病的防治

发布时间:2021-12-09   浏览:2093

一、概论


什么叫冠心病,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。


心脏的大小略大于本人的拳头,约有半斤重,形状为倒置的圆锥体(鸭梨),可分为左心房、左心室、右心房、右心室,心脏是一个工作泵,它本身的血液供应就是靠围绕心脏的血管来提供,这个血管就叫冠状动脉,它可分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,然后再分左回旋支、左缘支和右缘支等中小血管,这些血管由于种种因素(如神经、体液调节紊乱、理化因素、代谢紊乱等)→导致管壁沉着物增多(粥样)→动脉弹性下降→管腔狭窄→相应部位的心肌缺血缺氧→冠心病。


二、病因病机


1、饮食因素:长期喜欢进食过多高热量、动物性脂肪、高糖、高盐等食物,导致高脂血症、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、血液黏稠度升高、沉积于血管内壁→血管狭窄→供血不足。


2、高血压病:长期精神紧张、工作压力大、劳累过度、睡眠不足、性情急躁、缺乏运动-血管神经调节失常-血管弹性下降-动脉硬化。


3、基础病:如糖尿病、甲亢、血小板功能亢进、营养不良等。


4、其他因素:如肥胖、长期大量吸烟、大量饮酒……


三、临床分型


目前按照WHO的分型,主要有五种:


1、隐匿型冠心病:也称无症状型冠心病,或仅有轻微的胸闷,很容易被疏忽,但在体检中发现血脂或血压升高,心电图提示ST段水平下移≥0.05mv、T波倒置等现象,尤其是中年人更要重视。


2、心绞痛:临床最常见,因为有症状而来诊,其特点为阵发性(即发作性)的前胸(胸骨后部)压榨性疼痛感觉,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,有的可放射至上腹部或后背部,常为1-5分钟,很少超过15分钟,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,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可消失。


心绞痛可分为劳力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,即每因劳累致心绞痛发作,病程一个月内者称:新发生心绞痛,症状在1-3个月以上稳定不变者称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;另一类发作次数频繁,程度较重。持续时间稍长(常超过10分钟)的,心电图检查ST段明显下降,T波倒置,但无病理性Q波,称为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。


自发性心绞痛,与劳累性心绞痛相比,疼痛持续时间一般较长,常超过10分钟,程度较重,剧痛难忍,常在半夜或午睡休息时发作,通常情况下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下降,T波倒置,但自发性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不下降,反而抬高,这称为变异型心绞痛,是由于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,该支血管发生痉挛,引起一片心肌缺血所致——预后较差。


还有一些分型如:中间综合征、混合性心绞痛,都是指有症状,有心电图ST段改变,无病理性Q波的表现,这些不予综述。


3、急性心肌梗塞:非常严重,抢救时分秒必争→绿色通道,最好在15-30分钟内进行心脏介入→溶栓→支架。病人有急性心绞痛的表现,病人呈急性病容、疼痛难忍、出汗,即查心电图有相关导联病理性Q波,ST段上抬而确诊。是因为冠状动脉阻塞,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致。


4、心肌纤维化:也称心肌硬化,为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,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,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,其临床特点是心脏逐渐扩大,常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,因此也称为心律失常型和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肌病。


5、猝死:指自然发生,出乎意料的突发心脏停跳而死亡。主要是在冠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,出现冠脉痉挛或微循环栓塞,引起急性心肌缺血,局部电生理紊乱→严重心律失常(特别是心室颤动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)→就地心肺复苏。


四、诊断


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检查:


1、必须有心电图上ST段下降(水平下移>0.05mv以上,斜坡或基线不稳不算);

2、有些病人发作过后1-2天才就诊,查心电图ST段没有下降(只有发作时ST段下降),有症状者必须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,即Holter,也可做诱发试验、如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(有:踏车运动试验、平板运动试验、活动平板试验、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等);

3、心血管造影;

4、结合病史、年龄、职业、2型糖尿病、高脂血症、高血压病等。


鉴别诊断:


1、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(也称心脏X综合征);

2、心肌炎、心肌病、心包病、肋间神经痛、慢性返流性食管炎、慢性胃炎、风湿心、心律失常、高血压性心脏病等。


五、治疗


治疗原则:


1、扩张冠状动脉,增加心肌的供血和供氧,减少心肌耗氧量;

2、抗凝,降低血液黏稠度及血小板聚集;

3、对症处理,如降压、利尿、抗心律失常、纠正电解质紊乱、营养心肌、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。


药物:


01、硝酸甘油类


作用机理:

1、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,特别是小血管,使回心血量减少,减少对心脏的压力,使心脏耗氧量减少;

2、由于扩张阻力血管,使血压下降,这样左心室在泵出血液的时候阻力下降;

3、改善心内膜层供血;

4、改善侧支循环,使缺血区的供血得到改善。


常用药物:


1、硝酸甘油片0.3-0.5mg/片 舌下含服,硝酸甘油注射剂5-10mg/次,静脉滴注;

2、消心痛片(亚硝酸梨酯片)5-10mg/片 bid-tid;

3、硝酸戊四醇酯片(长效硝酸甘油片)10-20mg/次 tid。


此外还有小玻璃支装的亚硝戊酯(即亚硝酸异戊酯)-捣碎包布吸入,及硝酸甘油气雾剂(喷舌下),效果快。


02、钙通道拮抗剂(即钙通道阻滞剂)


通过阻滞钙进入细胞内,减少心肌细胞的兴奋性,提高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,且能扩张冠脉,降低血压。


常用药物:


1、心痛定片(硝苯地平片,缓释片)10mg/片,bid-tid;拜新同:30mg/片,qd;

2、络活喜片(苯磺酸氨氯地平)5-10mg/片,qd;玄宁片(马来酸左氨氯地平)2.5mg/片,qd;

3、异博定片(维拉帕米片)40-80mg/片,bid-tid;

4、尼莫地平(即:尼莫通片)20mg/片,尼群地平10mg/片;尼卡地平(即硝苯苄胺啶)20mg/片,强效降压;

5、注射剂有:尼莫通针,纳催离针等,要严格控制滴速,避光。


03、β-受体阻滞剂


能减慢心率,抑制心脏收缩力,减少循环血量,降低心肌耗氧量,适当扩张血管,抑制异位心律,对心率超过90次/分者效果好,心率低于70次/分者慎用,对2型糖尿病者也应慎用,因能影响胰腺β-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。


常用药物:


1、心得安片(普萘洛尔)10mg/片 bid-tid;

2、倍他乐克片 25mg/片,bid-tid,47.5mg/片(缓释片)qd;

3、氨酰心安片 50-100mg/片 qd;

4、美多心安片 12.5mg-25mg/片 bid-tid。


04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(ACEI类)


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Ⅱ,而起到松弛血管平滑肌-扩管-降压。


常用药物:


1、雅施达片(培哚普利 法国施维雅药厂) 4mg qd,副作用:顽固性咳嗽,易致肺纤维化,蛋白尿,恶心、失眠等;

2、开博通片(卡托普利)12.5mg-25mg/片 bid(国产药,较便宜,对舒张压升高及2型糖尿病等人较好);

3、悦宁定(依那普利)5-10mg/片 qd,对左心室肥大伴高血压者较好;

4、洛汀新片(苯那普利)5-10mg/片 qd,对老年肾功能不全者较好。


05、抗凝药


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凝集,阻断纤维蛋白原的受体等达到抗凝作用,降低血液粘滞度。


常用药物:


1、拜阿斯匹林片 0.1 qd(出血倾向及胃溃疡者禁用);

2、抵克力得片(力抗栓) 0.25/片 qd;

3、波立维片 75mg/片 qd;

4、华法林片。


06、对症处理


高血压(高危)-利尿剂、硝普钠等;

高血脂-降脂(立普妥、力平之、普拉固等);

高血糖-格列类、双胍类;

心律失常-胺碘酮、地高辛等。


中医对胸痹的辨证施治


“胸痹”一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,有些较轻型或不典型的心肌梗死也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治,但严重的心肌梗死中医称为“真心痛”,不列入本章治疗范围。


为什么称“胸痹”证,而不叫“胸痛”证?


长期以来,中医疾病命名并无规范可循,历代医学家从不同的角度,用不同的方法对内科疾病的命名做了尝试,主要有两种方式:1、以症状命名-如咳嗽、胃脘痛等;2、以病因、病机、病理产物、病位、体征为依据进行命名,如郁症、胸痹就是以病机结合病位而命名的。


“胸痹”的病机:主要概括为寒、痰、气、瘀、虚。


寒凝心脉:阴寒凝滞、阻遏胸阳;

痰浊闭阻:胸阳不振;

气机郁滞:心脉不和;

心血凝阻:胸阳不展、心脉不畅;

阴阳气血皆虚,心失所养。


中医辨证模式:


Xnip2021-12-09_09-43-05.jpg


有些互相夹杂,如痰瘀同源,虚实并存,不能拘泥于一方一法。


1、寒凝心脉


主症:心痛如绞(寒则收引)心痛彻背(主症);

伴随症状:形寒肢冷,面色苍白,冷汗自出,心悸气短……舌淡暗,苔白,脉沉紧或促;

治则:温经散寒、活血通痹;

方药: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;

常用药:肉桂(冲、焗)、制附子、肉苁蓉、干姜、细辛、人参、巴戟、淫羊藿等,加活血化瘀药及止痛药,如桃仁、红花、延胡、川楝。


2、痰浊闭阻


主症:胸闷重而痛轻,形体肥胖,痰多气短;

伴随症状:肢体沉重、疲倦乏力、纳呆便溏、舌苔白腻、脉滑;

治则:通阳泄浊、化痰宣痹;

方药:瓜蒌薤白半夏汤;

常用药:石菖蒲、浙贝、苍术、天竺黄、胆南星、桔梗等。


3、气滞心胸


主症:心胸满闷、疼痛阵发、痛无定处、时欲太息;

伴随症状:烦闷、失眠、情绪抑郁、脘腹痞胀……舌苔薄或薄腻、脉弦;

治则:疏肝理气、活跃通络;

常用药:佛手、合欢皮、木香、砂仁、青皮。


4、心脉瘀阻


主症:心胸刺痛、部位固定、入夜尤甚;

伴随症状:三高症(大多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),舌暗红或紫暗,或有瘀点瘀斑,脉沉涩或弦涩;

治则:活血化瘀、通脉止痛;

方药:血府逐瘀汤。常加益气温阳药。


5、虚症


分为气阴两虚、心肾阴虚、心肾阳虚、心脾两虚多型,根据具体症状,灵活用药。


总体原则: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;益火之源,以消阴翳;

化痰、健脾、理气、疏肝、补气血阴阳、活血化瘀、温阳止痛。



注意事项:

1、大便通畅

2、安神(睡眠)

3、治疗基础病

4、药物须长期服用

5、保暖

6、调整内环境(如补钾离子)

7、调整饮食结构

8、适当运动